河池化工:多措并举 冲出泥沼

2009-11-02 14:15:56 来源: 互联网 点击数: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前夕,广西最大的尿素生产企业河池化学工业集团公司交出了一份引人注目的成绩单:9月份,在北方不少化肥企业停产减产的情况下,公司满负荷生产,日产尿素900吨,产品价格企稳回升,当月止住连续低产亏损局面,走出了泥沼,打开了淡季旺销的新局面。

    去年以来,在日渐扩散影响的金融危机面前,本已十分脆弱的化肥企业首当其冲,饱受冲击,北方氮肥企业更是纷纷减产、甚至停产。  

    地处山区的河化集团虽身为中国化肥百强和广西五十强企业,也无法置身事外——由于经营环境恶化,产品价格跌破了成本价(广西尿素价格一度下跌至1500元/吨),创下近8年来尿素价格的最低点,致使公司越生产越亏损,生存问题日渐显现。

    为此,调任河化集团不久的董事长李春启、总经理赵光辉意识到,在宏观经济恶化的情况下,经营大环境无法控制,市场价格无法控制,但企业的内部小环境却可以控制,而北方化肥企业停产减产恰是扩大市场的一个良好机会。

    经反复斟酌,河化集团最终提出了“改变小环境,适应大环境,以扭亏为中心,实施项目、原料、招标、减负、节俭、联合冬储等6项降本增效措施”的思路。

    公司的第一项重大举措,就是推进 “扩能改造、造气改造、煤球改造”3个总投资2亿多元的项目建设。这三大项目是对公司原有工艺流程的全面颠覆和革命,也是扭亏为盈的决定性措施。经过广大干部职工的挑灯夜战,扩能项目、造气改造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推进,40万吨煤球项目在一片沼泽地拔地而起。

    今年6月,三大项目陆续完工投用,标志着河化扭亏迈开了坚实的一步。项目投用后,已经初步显现出良好的节能降耗和增产扩能效果,氨产量可明显提高,最高日产量可达600吨,尿素日产可达1000吨。原料成本高、能耗高、产量低的“两高一低”问题可得到有效解决。

    公司的另一项关键举措就是调整主要原材料——煤的供应线路。目前,公司的原料路线仍单一依赖于贵州块煤或山西煤,年需求量近40万吨左右。而块煤近两年来一直保持“价高质劣”的现状,即使金融危机到来后块煤价格回落幅度仍不大。以上项目完成后,公司即可有效打破过于依赖贵州块煤的格局,逐步使用具有明显价格优势的中高硫煤和本地粉煤掌握原料采购主动权,变卖方市场为买方市场,实现原料本地化。

    公司还通过抓“招标增效”,全面提高招投标管理水平。以金融危机为契机,公司的全部项目建设和材料采购等一律实行全国范围内招标,不分地域、不分厂商、不分大小,只围绕“质量、价格、服务”六字方针开展工作,1-9月招标率达到98.5%,节约资金5000多万元。最近,公司还将车辆保险、设备保险等业务也纳入了招标范围,废旧物资出售也一律招标出售,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公司的利益。

    此外,公司还化地处山区交通偏僻但便于管理的“劣势”为优势,主动出击,充分利用闲置房产开展院校联合办学,目前公司已经是广西大学生实训基地和10余所大中专院校的实习定点基地。就连朝鲜化学工业社也派员30人前来培训学习,既增加了收益,又盘活了资产,从而使这些原来需要公司倒贴现金的项目成为公司增收的项目。

    另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开展联合冬储行动。由于化肥销售的季节性特点,一般而言,每年9月至次年3月均为销售淡季,期间化肥企业普遍面临着产品积压、资金不足的困难。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产品积压更严重。为此,公司9月份在南宁召开了大客户座谈会,将区内外100多家大小经销商聚集起来,共商销售大计。经双方协商后一致同意采取厂家供货、经销商联储的办法,其中部分产品直接出口东盟,从而顺利解决了产品积压问题,实现淡季不季、畅销如往,保证了资金流的正常运转。

    目前,河化集团正牢牢把握自治区实施“项目建设年”和“服务企业年”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公司的生产经营,着手实施总投资1亿元、以“零排放”为主的终端废水处理项目和系统节能项目。随着这些新项目的陆续开工,河化的综合实力将进一步提升,抵御风险能力将明显增强。(卿红军)


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河池新闻

图说城市 图说天下

阅读排行 阅读排行


爱河池

简介|联系方法|服务|相关法律|投诉建议